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019的文章

[開發日誌] 專為身高170公分以下設計的T恤改良款Part1:版型篇

在上一篇的 版型篇 ,我們提到 穿T恤,長度是重點。 因為「衣長」會影響上半身的視覺比例。 最好的衣長長度是: 『超過腰部,到臀部一半之上,大約是「到褲子前襠一半位置」比例最剛好。』,在第一版的版型時候,我們做到了。 很感謝不少客人的穿著後,給我們一些反饋,我們於是著手做改良。 增加腰身版型尺寸選擇(S, M ) 改良1: 增加 腰身版型 在第一款短T試穿,有些女性客人,對短T布料和細節很稱讚,認為市面上有此厚度的素T很少,但希望能有腰身版型,來修飾身材。 這個『腰身』需求,一直陸續被我們聽見。 所以在今年款式上,我們特別在S和M號尺寸,新增了腰身設計版型。 (原本只有XXS和XS有腰身)。 這次的腰身版型,尺寸有四種可供選擇。(XXS -M) 在S號與M號,除了設計了腰身之外,袖長也縮短1-2公分,穿起來更有精神。 其他部位尺寸(胸寬,肩寬),維持與上一版相同,所以這版型,男女適合。 * 推薦給 『想要腰身短T,厚度夠,不透明的 女孩,或者 修飾身材的男孩。 經典款 :L號  實穿 改良2: L號版型 在經典款的版型上,S好和M號 維持受客人認可的版型外,L號版型做了重大的調整。 這次的L號,其實就是一般Uniqlo的男裝 M號~L號之間的寬度,衣長調整為170公分以下合適長度。 簡單說,這次的L,就是一般品牌的 M+ 號。 *擁有一般L號的胸寬,但維持M號的肩寬和袖長,以及恰好衣長。這樣專屬的版型,就是我們170公分以下身形,理想的L號啊~ *推薦給想穿 微寬舒適 的版型,又能維持良好比例的顧客。 試穿A : 169 cm/70 kg,穿著L號的實例

[開發日誌] 專為身高170公分以下身型設計的T恤 Part4:客戶反饋篇

在2018年時,我們設計開發了「專為身高170公分以下身型設計的T恤」,把這件T-shirt的特別之處,寫成三篇文章: Part I:版型篇 , Part 2:質感篇 , Part3:實穿篇 在第一次開賣之後,我們獲得不少朋友和客人支持,實際購買穿著,並給了一些真實反饋。第一手得到客人們的建議,成為我們改進產品新方向。 這裡大致整理了2018年 T-shirts的反饋意見: 優點: 1.好穿,厚度適中,比一般T恤還厚實,不會太薄。 2.洗完不會皺掉, 3.衣長長度 剛剛好(XS,S,M號), 4.布料夠厚,穿上不透明,看不到內衣,男生也不會激凸。 5.細節部分很棒,有延續牛仔褲的優點。 缺點: 1.顏色太少, 2.女性顧客,想要有腰身的S,M號, 3.L號以上肩寬太寬,不夠合身, 4.L號以上袖長太長,袖口太寬。 5.有些認為洗後領口有點縮,不夠挺, 6.M號斷貨太快。 獲得這些寶貴意見後, 我們「保留優點,改善缺點」,努力開發 於是,在2019年 新一季的品牌短T, 我們為您呈現新款的  改良版57N jeans 品牌T,

[品牌][公關] 【ㄚ秒小聚】品牌公關小講堂 心得筆記

今天去參加了由 PARSEC 舉辦的 品牌公關小講堂 ,講者有 lovrence  大人物媒體負責人, 關於大人物 圈入準 知名時尚穿搭KOL, 關於圈入準 徐秒  PARSEC品牌負責人 Ann   PARSEC品牌公關 對於新創小品牌的57N jeans來說, 獲得不少關於媒體,公關,新聞稿,與其他合作前須具備的觀念與心態, 這篇把我自己現場的筆記,做一個整理。 傲嬌的媒體 媒體的3個目標:營收,流量,不要造成營運耗損(這是底線) 所以新聞稿會有四種情況: 流量高,收入高:理想,佔不到5% 流量低,收入高:一般廠商廣告業配文, 流量高,收入低:一般品牌商的夢想新聞稿,但不可能。 流量低,收入低:現實中的新聞稿。 每家媒體的風格,選題皆不同,流量也不同。 傳統媒體是篇幅有限,現在網路媒體是時間有限。 雖然時間有限,但是題材無限,所以編輯選題很重要。 給媒體「獨家」還是有用的,首先曝光的機會(以時間維度來看) 媒體編輯也是人,所以個人喜好有,主觀的。 編輯收到新聞稿時,思路為:1.誰寄的? 2.郵件標題有人關注嗎?3.要不要發4.時間來得及發嗎? 每篇新聞也是有成本,就是人的上班時間的成本 好的公關稿要有的範例: 1.圖搭文 2.特點要有流量,google關鍵字上搜尋過多少次 3.無同性質產品 4.比同業強 不需要每次都用制式化的公關稿。 要站在媒體編輯的角度,幫忙想「若我是編輯收到這篇新聞稿,我要花多少時間處理,能得到多少流量」 新聞稿內容要寫出關鍵資訊,幫編輯省去做survey的時間。 情感訴求還是有用的。若是集資公關文,可以多試幾次,每次的信件訊息可以調整。 如何向媒體pitch,要以「省編輯時間」來思考,越接近可發布狀態的新聞稿越好。 媒體公信度和資料來源有差,越多媒體報導過 要給他有話題的題材 關鍵字有無競品 在台灣成功的集資品牌,原本就有很好的基礎,平常就要累積自己的數位資本。由愛好者開始,累積品牌聲量。 2. 意見領袖KOL KOL最看重的,就是「影響力」,再來才是收入 KOL的TA更精確。 品牌跟KOL合作時,要先了解KOL的身上...